上海地区小型水体生态修复试点示范项目

2021-03-25

小型水体如池塘是许多水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池塘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前,上海的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周边农村传统耕种方式的改变,已经使得大量上海本土水生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影响:如模式产地为上海的无斑雨蛙(Hyla immaculata)近年来没有在上海发现过其踪迹;青鳉(Oryzias latipes)受到外来入侵物种食蚊鱼的威胁,在上海的许多水体消失;乌龟(Chincmys reevesii)在上海野外已基本灭绝;龙舌草(Ottelia alismoides)、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粗梗水蕨(Ceratopteris pteridoides)(二级保护)等水生植物由于栖息地的丧失也日渐稀少。并且这一现象不仅在上海出现,在整个长三角地区都普遍存在。

小型水域1.jpg

基地保育水生生物图 左上:乌龟,右上:青鳉,左下:龙舌草,右下:粗梗水蕨

本研究拟营造生境多样,功能丰富的小型自然水体,为上海本地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引入和保护营造稳定的栖息环境,开展小型水体生态修复的试点研究,并为未来在城市地区推广提供示范借鉴,同时通过引种、复育、监测、研究等方法,综合保护上海本土淡水鱼类、龟类、水生植物、水生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不同类群的水生生物;同时对种群数量极少的物种进行重点监测研究,探索在城市小型水体中系统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目前在位于浦江郊野公园的上海本土生态科普示范基地内已经建造一条包括溪流、深水塘、浅水塘三种不同类型的循环水系,用于乡土水生植物和动物的保育。本研究引入水生生物均为上海本地物种,优先引入水生植物,合理配置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及挺水植物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的种类及数量;植物生长稳定后逐步引入小型节肢动物、水生昆虫、底栖动物、植食性鱼类、龟类等,通过水生动植物的共同作用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为重点保护物种的引入创造条件。同时基地内电路、网络覆盖及UWB定位系统(详见基于UWB超带宽定位技术的乌龟、黄缘闭壳龟家域研究)安装,通过水下监控、UWB定位系统等能够有效地监测水生生物活动情况,收集资料盒相关数据。

基地水系.jpg

基地水系分布图

       本研究计划综合保护上海本地水生生物约60种,对在上海地区种群极小的物种如乌龟、粗梗水蕨、龙舌草等进行重点监测,收集其适宜的生境参数及活动、繁殖规律,并将成果与相关政府部门共享,对长三角地区相关类群水生生物的保护工作提供可供借鉴的方式方法。